偷得浮生半日秋——游泰州老街
時序初秋,暑氣雖未全然消歇,但風(fēng)中已悄然摻入一絲爽冽的清甜。心頭無端地生出些遠游的閑情,卻又不想跋涉,便想起了城中的泰州老街。這去處,恰似一位隱于市井的舊友,不喧嘩,自有其從容的韻致。
從車水馬龍的主街拐進麻石鋪就的巷口,仿佛一步踏入了另一個時空。喧囂瞬間被濾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靜的底色。秋日的陽光,不再如盛夏那般熾烈,變得溫潤而明亮,斜斜地照在粉墻黛瓦上,將斑駁的樹影拉得老長。空氣里,不再是單一的燥熱,而是混合著剛出爐的黃橋燒餅的焦香、路邊蒸糕的糯米甜香,還有那若有若無的、從鳳城河水面上飄來的濕潤水汽,這便是獨屬于泰州老街的初秋味道了。
老街是依著鳳城河畔建的,一路行來,水色與古韻相隨。沿河的垂柳,綠意還未曾褪盡,但葉尖已泛出些許微黃,在秋風(fēng)里裊裊地拂動著,像畫家筆下不經(jīng)意的一抹。偶有畫舫悠然駛過,欸乃的槳聲劃破水面的平靜,漾開的波紋里,倒映著兩岸的馬頭墻和天上的流云,虛實交錯,如夢似幻。憑欄而立,看水、看船、看云卷云舒,心中那些紛繁雜亂的思緒,似乎也隨著這悠悠的河水,緩緩流向了遠方。
老街的靈魂,不止于風(fēng)景,更在于那濃濃的人間煙火氣。鱗次櫛比的店鋪里,藏著泰州最地道的滋味。我總?cè)滩蛔∫谀羌依献痔柕牟枋车昵榜v足,看師傅們現(xiàn)場制作嵌桃麻糕,核桃的香與芝麻的甜完美交融,買上一包,邊走邊掰一小塊放入口中,酥香滿頰,便是最樸素的滿足。若是有暇,定要尋一處茶館坐下,不喝咖啡,不飲新茶,單點一杯“梅蘭春”酒或是泡一壺本地產(chǎn)的“旗槍”,配上一碟干絲,聽一段悠揚的評彈或道情。那吳儂軟語的唱腔,伴著三弦的叮咚,在水邊裊裊婷婷地散開,直把人的骨頭都聽得酥軟了。這便是泰州人所說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閑適生活哲學(xué)了。
華燈初上時,老街又換了一副容顏。一串串紅燈籠次第亮起,暖融融的光暈染在青石板上,為這秋夜添了幾分暖意。此時的店鋪燈火通明,食肆里飄出熱騰騰的香氣,蟹黃湯包的鮮美、溱湖八鮮的豐盛,無不誘惑著過往的行人。游人比白日里多了些,但并不擁擠,多是悠閑的散步者,或一家老小,或三兩好友,笑語聲、談天聲,匯成一曲溫馨的市井交響。
我慢慢踱出老街,回望那一片溫暖的燈火,心頭竟無半點離別的悵惘。只因知道,這老街就安靜地佇立在這里,不增不減。它偷換了流年,卻守住了本心。這初秋的半日閑游,于我,并非簡單的觀光,而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充電”。在這片古樸與煙火交織的天地里,匆忙的腳步自然慢了下來,焦灼的心緒也被一一撫平。
想來,人生的樂趣,有時并不在追尋遙遠的詩與遠方,而就在于身邊這般觸手可及的從容。偷得浮生半日閑,來泰州老街走一走吧,你會在這里,遇見一個最寧靜、最真實的秋天,也遇見那個被忙碌遺忘了的、閑適的自己。
散文隨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