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差
時間進入大四,便不再勻速流動。它分化出不同的流速,將曾經整齊劃一的步調,切割成無數個獨自滴答的鐘。
校園還是那個校園,卻被無形地劃分出不同的時區。食堂的座位漸漸空出對面,餐桌從共享的圓變成獨行的線。咀嚼的聲音變得清晰,不是因為安靜,而是因為陪伴的消失。碗筷不再交錯,各自在固定的節奏里完成能量的補充,然后匆匆離去,奔赴下一個孤島。
圖書館的座位選擇暴露了這種變遷。曾經偏愛長桌的熱鬧,現在卻傾向隔板的庇護。知識的獲取方式從交匯的河流變成封存的井。偶爾抬頭,看見低年級學生圍坐討論,那些壓低的聲音像隔著厚厚的玻璃傳來,熟悉又遙遠。他們臉上閃爍的光,是屬于另一個時區的太陽。
宿舍的燈不再同時亮起。光線從統一開關變成各自為政的孤燈。有人徹夜亮著屏幕,藍光映照求職網站的字句;有人在黎明前起身,用冷水驚醒困倦的神經;有人很久不再出現,他的床位整齊得像一個展覽品。睡眠時間錯位成不同的相位,連夢境都失去了交集的可能。
行走的路徑也開始分岔。同樣的道路,被不同的腳步丈量出迥異的長度。有人小跑著追趕班車,有人緩步丈量最后的時光。耳機的線是最常見的界繩,將每個人隔進自己的聲音世界。相遇時的點頭示意變得倉促,仿佛兩個不同時區的人對表,卻發現無法調回一致的時間。
這種分離不是決絕的斷裂,而是溫柔的疏遠。像退潮后的礁石,漸漸露出各自獨立的形態。曾經交融的“我們”,在時間的海水褪去后,顯露出堅硬的、孤獨的“我”的輪廓。沒有喧嘩的告別,只有默然的遷徙。
最終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時區,帶著獨有的頻率走向遠方。而那些共同度過的時間,則像停擺的舊鐘,永遠定格在曾經的同步里。這是成長的代價,也是成長的饋贈——學會獨自保持精確的走時,在永恒的變化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
散文隨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