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下午,北京林業大學“湘當紅小隊·星火行”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一中成功舉辦“科技筑國防·青春致未來”國防教育主題宣講會。本次活動旨在通過深入基層中學開展國防教育,增強青年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
此次宣講活動由實踐團成員唐錦梁、張釗遠共同策劃并擔任主講,面向鼎城一中高三年級200余名學生展開。宣講內容涵蓋當前國際安全形勢、我國科技強軍戰略的最新進展以及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等多個維度。

宣講現場:國防教育貼近青年視角
宣講伊始,唐錦梁以北京林業大學的學術特色與校園文化為切入點,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隨后,他結合典型案例,從“國家安全的多維解讀”“全民國防的時代意義”“科技強軍的前沿動態”三方面展開論述,重點介紹了航母、航天器、人工智能等科技在國防領域的應用,引發學生濃厚興趣。
“國防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我們每一位青年肩頭的使命。”唐錦梁的總結發言贏得現場陣陣掌聲。活動期間,張釗遠負責全程影像記錄,為宣講留存珍貴資料。多名學生反饋,此次宣講使其首次系統了解“科技+國防”議題,增強了對國家安全的感性認知。
問卷調研:揭示高中國防教育現狀與需求
宣講結束后,為深入了解鼎城學子對國防的認知與期待,兩位宣講人設計并發放了《國防知識與態度問卷》。此次問卷共收回51份,回收率達100%,從多個維度挖掘了當前高中國防教育的現狀。
在基礎知識方面,數據顯示學生對我國領土主權等核心知識掌握較好,如“我國領土最南端是曾母暗沙”的正確率達到98%。然而,在《國防教育法》頒布年份等專業性知識方面,正確率不足50%,反映出當前國防教育內容需要加強專業性和系統性。
興趣偏好數據顯示,76%的學生對“國防科技”表現出濃厚興趣,72%關注“現代戰爭形態”,68%希望了解國際安全形勢。相比之下,僅32%的學生對“公民國防義務”感興趣,表明制度性知識的吸引力有待提升。
在教育供給方面,82%的學生希望開設獨立的國防選修課,76%期待組織軍事基地參觀等實踐活動。對現行國防教育課程的滿意度評分僅為2.3分(滿分5分),凸顯課程改革迫在眉睫。
問題指向及建議
基于調研結果,實踐團指出當前高中國防教育存在內容單一、缺乏系統性、形式傳統、資源不均等問題。具體表現為:課程內容偏重基礎知識,專業性不足;教學形式以理論灌輸為主,缺乏實踐體驗;學習渠道有限,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為此,實踐團提出四項改進建議:一是建立系統化課程體系,開設模塊化選修課程;二是創新教學形式,增加軍事基地參觀、模型制作等實踐環節;三是加強師資建設,引入退役軍人、軍工專家等專業力量;四是整合媒體資源,構建權威準確的國防知識傳播平臺。
實踐團特別強調,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業壓力,通過將國防教育有機融入日常教學,而非增加額外負擔的方式推進相關工作。
青春使命:國防教育永不止步
這次宣講與調研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責任的傳承。新時代青年站在歷史交匯點上,既要心懷理想,更要腳踏實地。通過北林青年的親身實踐,鼎城學子們深刻認識到,國防是共同的事業,是捍衛家園的鋼鐵長城。
“少年強,則國強”,這句熟悉的話語在此刻變得更加鮮活有力。未來,北林青年將持續深入基層,把“綠色夢”與“強國夢”緊密相連,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在此,也呼吁廣大新時代青年關注國防,關注未來,積極分享自己的國防故事和感想,攜手讓青春的力量成為國家安全的堅強盾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