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怎樣讓徐州鄉村的文化與旅游資源重煥生機?江蘇師范大學三下鄉實踐團隊滿懷著探索的熱情,帶著NFC技術和視頻創作設備,走進了棉布村、漢王鎮、北村村、倪園村、梁堂村、議堂村這些徐州村落,挖掘鄉村文化、傳遞科技的力量,探尋黃河故道和這些村莊之間的聯系,用創新的辦法為鄉村旅游宣傳開辟新道路。
一、NFC創新:黃河故道藏秘境,科技助力煥生機
本次活動我們將NFC科技當作線,把視頻創作當作針,把徐州大地上這些像珍珠一樣的村落文化串聯起來。記錄下了在北村村的葡萄大棚和百果園里感受到“農旅一體”的蓬勃活力;
棉布村中,我們圍在地鍋雞的熱氣旁,聽村民講那代代相傳的劉邦獲贈棉布包扎傷口的漢文化故事;懸水古村倪園的花海、石刻和紅色記憶帶給我們人文與自然交融的絕佳體驗,并做成了手機一觸就能看的生動視頻,為這片土地織就了一幅“科技助力 + 文化挖掘 + 村民參與”的鄉村振興數字畫卷。
二、科學助農:生動實驗,智慧講座
在柳泉鎮北村村,團隊成員分發海報,召集村民,進行了一次關于果樹治理的科普講堂,穿插生動有趣的化學小實驗,讓專業知識“接地氣”,助力鄉村果樹產業提質增效,提升果農科學種植管理水平。
三、持續冠能:傾心制作,廣泛宣傳
走訪各村落的過程中,我們開始把這些文化和旅游資源做成生動的視頻。白天,我們頂著烈日拍攝:記錄棉布村紡織工坊的忙碌場景,捕捉倪園村花海的絢爛色彩,定格梁堂村石屋古村的靜謐模樣;晚上,就在臨時住處加班剪輯,把村落歷史、民俗故事、黃河傳說和自然風光融合在一起,制作出精美的短片。
四、結語
從宣傳拍攝到NFC芯片落地,從文化挖掘到探尋黃河故道的印記,我們江蘇師范大學實踐團用NFC + 視頻這一“科技組合”,為徐州村落搭建了更有吸引力的文旅宣傳渠道,串聯起黃河故道和村莊發展的脈絡,探索出一條“科技助力 + 文化挖掘 + 黃河記憶 + 村民參與”的鄉村振興路子。未來,我們希望這份實踐成果能一直發揮作用,讓徐州鄉村的獨特魅力和黃河故道的深厚底蘊被更多人看到、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