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交叉融合育新枝,大學生團隊以語言智能賦能漫畫創作
近日,一支由以外語學院為主體,多學院融合學生組成的創新創業團隊, 在人工智能技術深刻重塑文化創作生態的當下,通過與專家探討、指導老師指導進行了市場分析和調查問卷分析,成功研究"漫畫創作英語提示詞生成與優化體系"。通過跨學科融合探索,為AIGC時代的文創產業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當前,AI繪畫雖大幅提升創作效率,但"提示詞難題"始終制約其發展——創作者難以用精準語言讓AI理解復雜藝術構思,特別是在表現特定文化內涵和藝術風格時存在明顯障礙。這一痛點,成為橫亙在藝術創作與技術創新之間的關鍵瓶頸。
面對這一挑戰,該團隊立足"新文科"建設理念,充分發揮語言學科優勢,創新性地將語言學理論、跨文化交際能力與AIGC技術深度融合。項目構建了包含提示詞模板庫、平臺選型指南和標準化流程的完整體系,有效解決了創作中的風格控制與文化轉換難題。實測數據顯示,該體系可使提示詞使用準確率提升40%,文化意象傳遞準確率達90%以上。
"這項創新不僅解決了技術應用層面的痛點,更探索了文科人才培養的新路徑。"項目指導教師表示,該成果展現了人文社科知識在技術驅動時代的獨特價值,是學科交叉融合的一次成功實踐。
更值得關注的是,項目探索了可行的商業模式,規劃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體系,從面向大眾的"靈感盲盒"到服務專業創作的深度定制,形成了完整的商業閉環。這種將學術創新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的做法,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新思路。
業內專家認為,該項目緊扣人工智能國家戰略,呼應文化產業發展需求,其"技術賦能而非替代"的理念,為傳統文創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益借鑒。
在AI繪畫席卷而來的時代,我們漫畫人手中的畫筆沒有消失,而是進化了。正如項目成員所言,我們并沒有用ai替代創作,而是在深扎文化核心的基礎上,用技術來提質提效。
目前,團隊正積極推進成果轉化,計劃與文創園區、漫畫平臺開展合作,助力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
朱文晗 王璐瑤 李玫萱 楊新爍 王成 于洋 劉振強 張浩亮
實踐報告推薦